首任院长:丁颖(1888-1964)
任期:1957年9月-1964年10月。著名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水稻专家。

广东高州人,1955 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 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毕业。回国后任广东大学 ( 后改为中山大学 ) 农学院教授、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金莎娱乐app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民主德国农业科学院、捷克斯洛伐克农业科学院的通讯院士、荣誉院士。毕生从事水稻研究工作,论证了我国是栽培稻种的原产地,奠定稻种分类的理论基础,创立水稻品种多型性理论,主持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研究,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获得世界上第一个水稻“千粒穗”品系,选育出 60 多个优良品种。撰写水稻研究论文 140 多篇,主编《中国水稻栽培学》等著作,出版有《丁颖稻作论文选集》。
第二任院长:金善宝(1895-1997)
任 期:1965 年 7 月 —1970 年 8 月,1978 年 7月—1982 年 6 月。农业科学家、教育家、小麦专家。

浙江诸暨人,1955 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 年在东南大学农艺系毕业,1930 年赴美在康乃尔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进修。1932 年回国,先后在浙江大学、中央大学、江南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农艺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大学农学院院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副部长、南京农学院院长、南京市副市长、金莎娱乐app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通讯院士。长期从事小麦科学研究工作。培育出“南大 2419”“矮粒多”等优良品种。1949年以后,对全国征集到的 5544 个小麦品种进行了系统研究,确立了 5 个种、126 个变种,发现了对中国小麦起源和世界小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云南小麦新种,培育出“京红”“京春”春小麦新品种。著有《中国小麦分类的初步》《中国小麦品种志》《中国小麦生态学》《中国小麦栽培学》等,出版有《金善宝文选》。
第三任院长:卢良恕(1924-2017)
任期:1982 年 6 月—1987 年 12 月。农学家、小麦专家、农业宏观发展战略专家。

浙江湖州人,195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47 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艺系。历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组组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农业部党组成员、金莎娱乐app院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十二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农业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等职。早期主持选育了 “华东 6 号”等系列小麦优良品种。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中国粮食与经济作物发展综合研究,我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道路、模式等国家重点项目,提出了“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现代食物安全”等重要战略观点。发表学术论文 200 多篇,著有《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国立体农业》《中国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等,出版有《卢良恕文选》。
第四任院长:王连铮(1930——)
任期:1987年12月-1994年11月。农学家、大豆专家。

辽宁海城人,195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1960 年赴苏联在莫斯科农学院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获得博士学位。1962年回国,历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黑龙江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金莎娱乐app院长、党组书记,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协副主席、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农业科研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农业委员会委员等。1988 年被选为苏联农科院院士(1991 年改为俄罗斯农科院院士)、 1994 年被选为印度农科院院士。长期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提出有限与无限品种杂交、利用纬度差异大的亲本杂交可产生广适应性品种、大豆的单株粒重与产量相关极显著等一系列理论,共育成大豆品种 34 个,累计推广 1.5 亿亩。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国家发明二等奖 2 项,发表论文 170 余篇,著有《大豆遗传育种学》《现代中国大豆》等。
第五任院长:吕飞杰(1943——)
任期:1994年11月-2001年7月。农学家、农产品加工专家。

福建厦门人,198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毕业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1982 年赴美国在麻省州立大学担任访问学者,1984 年回国。历任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教授、院长,金莎娱乐app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中共十五大代表、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天然橡胶和热带农产品的加工工艺、分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研究成功的剪切法标准胶生产工艺,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橡胶生产。研究开发的高聚物共混物,开拓了功能高聚物的新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第六任院长:翟虎渠(1950——)
任期:2001年7月-2011年10月。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水稻专家。

江苏涟水人,197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毕业于江苏农学院,1981 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1987 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历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金莎娱乐app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协常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共十六、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印度农科院、俄罗斯农科院、罗马尼亚农科院院士。长期从事数量遗传及作物遗传育种研究,首次从遗传学上证实部分品种在雄配子不育位点上存在中性亲和基因,在水稻育种及烟草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倡导组织成立了全国农业科研协作网,提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略”,核心内容写入了 2005 年、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及有关中央文件中。曾作为专项总师,积极推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立项和组织实施。组织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效。发表论文 200 余篇,主编《应用数量遗传》《农业概论》《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中国粮食安全国家战略研究》等著作。
第七任院长:李家洋(1956——)
任期:2011年10月至2016年12月。农业科学家、植物分子遗传学家。

安徽肥西人。198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 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 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2 年当选为德国科学院院士,2013 年当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2014 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5 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 1982 年初获安徽农学院学士学位,1984 年获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硕士学位,1991 年获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博士学位,并进入美国康乃尔大学汤普逊植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 年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历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所长助理、所长,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农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金莎娱乐app院长,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长期从事高等植物生长发育与代谢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以粮食作物水稻和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研究植物激素的合成途径与作用机理,着重于阐明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机理,并致力于水稻品种设计,培育高产、优质、高抗、高效新品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发表论文 130余 篇。
现任院长:唐华俊(1960——)
任期:2016年12月——。农业土地资源专家。

四川阆中人,199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82 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1991 年毕业于比利时根特大学土地(土壤)资源专业获博士学位。1993 年回国,历任金莎娱乐app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金莎娱乐app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农业部党组成员、金莎娱乐app院长。比利时皇家科学院 ( 海外 ) 通讯院士。长期从事基于遥感技术的农业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分布和结构变化研究。在传统耕地资源研究基础上,开拓到耕地内部的农作物空间格局研究。发展了农作物遥感监测系统,科学监测农作物播种面积、种植区域及产量;创建了系列空间模型,定量解析了过去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分布和结构变化过程及规律;建立了耦合自然和社会经济因子的综合模型,模拟未来农作物空间分布变化趋势及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发表论文 220 余篇,出版著作 10 部。